由國際投資趨勢看ECFA成效 (旺報 2011.9.8 回應)回應-由國際投資趨勢看ECFA成效· 2011-09-08 旺報 【杜震華】  日前政大教授童振源於《旺報》發表對於ECFA周年效益的評估,認為ECFA沒有達成馬總統宣示的預期成效,並擔心台灣經濟活力持續衰退;其引申的結論是ECFA是居酒屋個失敗或無經濟效益的協議。這是個極具政策涵義的論點,因為既然ECFA「可有可無」,則否定「九二共識」乃至於廢止ECFA也不會帶來經濟成本。  其實,要檢驗ECFA的成效,目前還嫌太早,因為涉及貿易的產品項目在海關稅則中有8千多種,目前兩岸ECFA架構協議只涉及出口500多項、進太平洋房屋口200多項,而且其降稅時程只進行1/3,國際上沒有人會用初步且局部的效果來檢驗全體;就算如此,依大陸海關資料,2011年上半年台灣對大陸總出口增加10.5%,早收清單所屬的項目則為13.3%,其初步成效已經顯現;少數項目效果極為顯著:工具機拋光機床原來關稅率為15%,元旦降到5%後,房屋出租出口成長了25倍;前7個月農產品對大陸出口增加33%,早收清單涵蓋的農產部分更增加262%。  童教授迴避這類事實,僅提出台灣在大陸市場占有率下降,其實無法證明ECFA無效,只意味著其他國家對大陸出口增加得更快。如果其他條件(如成本、品質等)不變,其原因應是其他國家和中國襯衫大陸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,關稅逐年調降之下價格變低,替代了台灣(沒有被涵蓋進ECFA)的出口;因此,回應之道應該是盡快完成後續的「貨物貿易協定」和「服務貿易協定」,增加免關稅出口的項目、擴大服務市場准入的範圍,來進一步擴大ECFA效益,而不是反向認為「沒有達成預期成效」。借貸  至於台灣外資流入衰退,和馬政府執政或ECFA「大體上」無關。跨國直接投資會隨著景氣起伏而升降,例如金融海嘯讓國際投資在2008和2009年持續下降,2010年才恢復成長。  誠然,2010年台灣的外資流入金額比起2007年只有3成多,但原因是多方面的:首先,在金融海嘯衝擊下,G2000各國加速對開發中國家投資來降低成本,使開發中國家吸收的外資由07年占全球總量29%提高到2010年的46%;其次,能源和原物料價格大漲,國際投資湧向資源豐富的國家;其三,簽署區域整合協定的國家群因投資環境變好吸引了大量投資,例如東協由07年的3.8%全球總量大幅提高到2010年的6.4%seo;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從2010年的32.03元升值為30.37元,激勵對外投資並抑制外來投資。總之,工資偏高、沒有簽署區域貿易協定、匯率又升值的台灣,成了外資忽略的地區!  但和馬政府有關的是對大陸開放的投資項目太少,導致大陸有興趣的投資項目台灣幾乎都不開放,只能眼睜睜地看室內設計著在2010年對外投資量居全球第5大的陸資「過門不入」;過分保守的態度限縮了台灣吸收外資數量,是馬政府必須負責的!  最後,2010年台灣的固定投資比前一年提高40%,3兆元台幣的創歷史紀錄難道和ECFA沒有關係?在外來投資只占台灣當年總投資量2.5%的情況下,不看本地投資增加四西裝成和ECFA的關聯性,卻關注於關聯性不大的外來投資減少,會是一種合宜的評估嗎?  (作者為台大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,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博士) 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關鍵字行銷YAHOO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f32kfemx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